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甘甜)年關將至,江西省南昌市沙井街道風華社區(qū)氣氛熱烈,來自紅谷教育集團飛虹路校區(qū)的師生們正和社區(qū)一道開展“弘揚傳統文化,喜迎新春佳節(jié)”活動。
而一堂室內社區(qū)微課堂上,來自九龍湖初級中學的小志愿者以小游戲的形式為社區(qū)居民科普垃圾分類知識。
近年來,江西省南昌市紅谷灘區(qū)教育體育局為探尋校家社聯動新路子,一方面走出校園,面向家庭、社區(qū)資源開展各類實踐活動;另一方面以核心素養(yǎng)課程教學實踐為抓手,面向全區(qū)啟動校家社協同育人“鴻鵠助飛”計劃,提升家校共育的水平。多方聯動,紅谷灘區(qū)唱響家校社合力育人“協奏曲”。
“像我們區(qū),每個文明校園都會與學校附近的社區(qū)(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結對共建,開展‘校家社 零距離’活動。我校便與風華社區(qū)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牽手,每月根據活動場地、容納人數和活動主題,開展各類主題的科普知識宣講和民俗活動?!奔t谷教育集團飛虹路校區(qū)政教處副主任劉莉介紹,學校每周也會開設“家長講堂”,邀請家長結合各自工作崗位開展各種主題的活動。
而全區(qū)統籌推進的校家社協同育人“鴻鵠助飛”計劃則通過面向參加延時托管服務的學生每周開展一節(jié)核心素養(yǎng)學生課程,配套一節(jié)家長視頻微課,每月一次家庭教育“鴻鵠大講堂”,來提升家校共育合力。
“‘鴻鵠助飛’是我區(qū)自主研究的課程,包括面向學生開展的學習能力、學校習慣及品格培養(yǎng)的實踐課程,面向家長的‘家長講壇’和各類線上家庭教育宣講課程。同時,課程有不少需要家長一同參與的訓練任務,提升了家長參與度?!眲⒗蚪榻B,核心素養(yǎng)課的授課教師多為各班班主任,自己作為授課教師,先后參與了大班額的通識培訓、每所學校一名骨干教師的特訓和以學校為單位的小班化培訓,匯聚多方合力,提升家校共育的能力和水平。
自己是大學老師,兩個孩子都就讀于紅谷二小,家長李傳娟一度為孩子的成長感到極度焦慮。
“大寶2020年入學,為了不讓他輸在起跑線上,我就給他報了各種興趣班,周末基本上都奔波在送孩子上各種興趣班的路上。”李傳娟坦言自己是個比較焦慮的家長,一度被其他家長稱作“卷王”。但隨著近年來學校家校共育工作的開展,“鴻鵠助飛”計劃的實施,自己的育兒觀念也在不斷發(fā)展改變。
“以前只關注學習,后來參加了各種專家講座、家校共育的活動,現在我們更加重視孩子身心健康和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李傳娟說,二寶去年上了小學,她便沒再給孩子報興趣班,而是選擇多陪伴的方式參與到家校共育中。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80whid.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