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久精品视频在线观看,亚洲开心六月在线,2009中文乱码视频,在线120秒观看视频日本大片

<legend id="f8jhm"><ol id="f8jhm"></ol></legend>
<legend id="f8jhm"><u id="f8jhm"></u></legend>

  • <acronym id="f8jhm"></acronym>
      <sub id="f8jhm"><ol id="f8jhm"><abbr id="f8jhm"></abbr></ol></sub>
    1. 首頁>檢索頁>當前

      留學生要提高警惕 防范電信詐騙

      發(fā)布時間:2023-10-18 作者:胡本未 來源:中國教育報

      據(jù)央視財經(jīng)報道,近年來,英國電信詐騙案件頻發(fā),大量在英國的中國留學生成為詐騙分子的目標。中國駐曼徹斯特總領館告訴記者,今年1月至9月,領館收到不少中國留學生遭遇電信詐騙的報告,涉案金額近一億元人民幣。使領館提醒留學生,注意防騙。

      為什么留學生容易成為詐騙對象?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們是互聯(lián)網(wǎng)環(huán)境下成長的一代,經(jīng)常遨游于網(wǎng)絡,但實際上涉世未深,加之家庭有一定的經(jīng)濟實力,容易被詐騙分子盯上。留學生一人在外求學,一旦掉入詐騙陷阱,家長很容易焦慮、理智破防,與孩子一起成為詐騙的受害者。然而,電信詐騙往往有一定的套路,并非不能防范。

      一是詐騙分子冒充國內公安、檢察院、法院、海關等執(zhí)法部門或中國駐外使領館,聲稱在國內查獲其涉嫌各種違法犯罪活動,要求受害人提供個人信息并配合調查或轉移資金等。二是詐騙分子通過社交軟件結識受害人,誘導受害人投資賺取高額收益。三是詐騙分子以“優(yōu)惠匯率”為誘餌,提出換匯、代繳學費有優(yōu)惠等,誘騙受害人轉賬或刷信用卡等。四是以學校或移民局、警察局等權力機構的名義進行詐騙。詐騙者常用與學校郵箱后綴近似的地址并以學校的名義給受害人郵箱發(fā)出“釣魚”郵件,誘騙受害人支付各種費用或透露自己的個人信息等。五是留學生往往有求職實習的愿望,詐騙分子以所謂的高日薪招聘、各種基金會和世界組織招聘等為由,要求留學生提供個人信息、密碼或更新個人信息等。

      詐騙套路多樣化,應對策略就是務必牢記“四不一多”原則,即未知鏈接不點擊、陌生來電不輕信、個人信息不透露、不貪“小便宜”、轉賬匯款多核實。同時,在實際生活中,做到以下六個“凡是”,一般來說就不會讓詐騙者得逞。凡是口音陌生怪異或者錄音來電,立即掛斷。凡是以所謂總領館、公檢法、國際刑警、移民局等名義來電、發(fā)送電子郵件,通知當事人涉嫌違法犯罪,要求向“安全賬戶”繳納保證金,或通過微信、支付寶等平臺轉賬的,均為詐騙活動。凡是以快遞、銀行、電信公司等工作人員名義,索要、核對本人或他人身份信息、銀行賬戶信息、快遞信息,通知領取快遞包裹或銀行賬戶被凍結等,聲稱名下的電話卡從事非法活動的,均為詐騙活動。凡是社交平臺上的交友、投資等各類信息,不要信。凡是來歷不明的電子郵件、短信鏈接等,不要點擊,直接刪除。凡是通過社交軟件等非正規(guī)渠道發(fā)布的“優(yōu)惠換匯”廣告,不能信。此外,個人在校內賬號設置方面要有多重驗證;使用移動終端時,要適當降低賬戶權限,密碼設置要有一定難度。這些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被詐騙的風險。

      兒行千里母擔憂。對于家長而言,也要提高警惕,掌握一定的留學知識和必要的信息,了解留學的實際開銷,對孩子在金錢方面的訴求有判斷力。同時,電信服務提供者和網(wǎng)絡科技從業(yè)者也應有更多作為,給留學生更多實實在在的保護。

      (作者系留學監(jiān)理網(wǎng)總編輯)

      《中國教育報》2023年10月18日第2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fā)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80whid.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584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