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越來越多的基層學校都認識到了教科研工作的重要性,也非常重視組織教師參加教科研培訓活動。為此,不少基層學校經(jīng)常邀請教育科學研究機構(gòu)的專家或大學教授、中小學特級教師,為教師們作教科研專題講座、學術(shù)報告。大多數(shù)專題講座或?qū)W術(shù)報告都非常精彩,深受廣大中小學一線教師歡迎。然而,也有一些專家、教授、特級教師在作講座、報告時,教師們似乎并不怎么“配合”或“給面子”。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有些講座、報告與一線教師實際工作差距較大。要擺脫這一窘境,需要教科研培訓活動的組織者、主講者、參與者齊心合力,真正讓教科研活動出實效。
作為組織者要真正明白,基層學校教科研培訓必須接地氣,讓教師們一聽就懂,一學就會。所以,在組織教科研活動之前,一定要慎重考慮專家、教授或特級教師。如果一些專家、教授對中小學教育教學情況并不熟悉,對廣大基層學校教師的需要并不了解,那么,即使他們成果再多、名氣再大,也不適合為基層教師培訓。
被邀請擔任主講的專家、教授或特級教師在主講前要精心備課,重點做好“三備”。一是要備“學生”——基層學校教師。要盡量找時間多與基層學校教師接觸和溝通,掌握大家的教科研水平,了解大家對教科研的訴求。二是要備內(nèi)容。所講內(nèi)容針對性要強,以能夠解決教師們平時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實際問題,還要注意將高深艱澀的學術(shù)理論轉(zhuǎn)化為通俗易懂的“家常話”。三是要備教法。要運用大家喜聞樂見的形式,引起廣大教師的關(guān)注,激發(fā)大家參與的興趣與欲望。此外,廣大中小學一線教師應該以虛心好學的態(tài)度、積極參與的姿態(tài)迎接和擁抱教科研活動。
總之,基層學校開展教科研培訓活動應該多接地氣。無論是組織者還是主講者、參與者,都需要認準目標,同向而行。只有這樣,教科研活動才能取得理想的預期效果。
(作者系蒲公英評論獨立評論員)
《中國教育報》2019年10月16日第2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quán)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80whid.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