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特稿/“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專論
觀點提示
在新時代,不忘初心,扎根中國大地努力建設社會主義一流大學,強化廣大師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推動高校的內涵式發(fā)展,必須著力彰顯中國共產黨對高校的政治領導力。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不斷增強黨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確保我們黨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強大戰(zhàn)斗力。”政治領導力是衡量政黨領導力的重要尺度。從概念上看,政治領導力是政黨領導力的重要因素,是由政黨的性質、宗旨、目標和行為等要素構成的,體現為政黨的勝任力、執(zhí)行力和影響力,顯示著政黨建設和政治能力運作的實際狀態(tài)和效果。在新時代,不忘初心,扎根中國大地努力建設社會主義一流大學,強化廣大師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推動高校的內涵式發(fā)展,必須著力彰顯中國共產黨對高校的政治領導力。
黨對高?!罢晤I導力”的理論邏輯
內在需要是黨對高校政治領導力的動力源泉。對執(zhí)政黨來說,政治領導力既與執(zhí)政黨的政治傳統有關,也與這個執(zhí)政黨的特殊地位有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進入了新時代,新時代之“新”,在于進入了一個新的發(fā)展階段,發(fā)展環(huán)境、發(fā)展條件都發(fā)生了新的變化,已經從“發(fā)展起來”的中國到了“發(fā)展起來以后”的中國。在新時代,不忘初心,彰顯黨對高校的政治領導力必須從內在需要的高度進行理解。這是因為,新時代高校黨建就是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貫徹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必須著力加強黨對高校的全面領導,尤其是要著力彰顯黨對高校的政治領導力,從而進一步加強高校黨建的各項工作,進一步推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創(chuàng)新發(fā)展,進一步抓好高校意識形態(tài)工作,促進高校和諧穩(wěn)定,為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提供堅強保證。
實際獲得感是彰顯黨對高校政治領導力的前提條件。在新時代,要彰顯黨對高校的政治領導力,必須提升廣大師生的獲得感。黨建是最大的政績,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辦好高校的事情,關鍵在黨。群眾是真正的英雄,廣大師生的信任是最大的支持。廣大師生有沒有獲得感,是衡量高校黨的政治領導力的前提條件。因此,高校黨委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堅守師生立場,聚焦民生需求,持之以恒地實施民生工程、辦好民生實事,在彰顯政治領導力中不斷提升廣大師生的實際獲得感。高校要旗幟鮮明講政治,嚴格落實黨建工作責任制,統籌抓好發(fā)展第一要務和黨建第一責任,做到管黨有方、治黨有力、建黨有效。
主觀體驗是彰顯黨對高校政治領導力的必然要求。從政治學理論上看,政治領導力發(fā)源于人的主觀體驗。主觀體驗本身就是基于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并涉及對這些關系的協調、處理。每一個人既融入政治生活,也參與社會實踐。在此意義上,作為彰顯黨對高校政治領導力的必然要求,主觀體驗是積極的個人特質,是對有責任感、利他型組織的向往。我們要彰顯黨對高校的政治領導力,就要最大程度地激勵廣大師生積極完成黨組織布置的各項任務,真正做到對黨的絕對忠誠。因此,在高校黨建中,我們應充分利用政治領導力的理論資源,積極發(fā)揮希望、樂觀、激勵等主觀體驗,使廣大師生從內心深處感受到黨組織的溫暖與關懷。
黨對高?!罢晤I導力”的現實審視
必須提高站位,跑穩(wěn)“最先一公里”。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高校黨委是高等教育事業(yè)科學發(fā)展的堅強核心,必須把管黨治黨、辦學治校的主體責任牢牢“扛在肩上”。高校黨建工作只能加強不能削弱,只能前進不能停滯,只能積極作為不能被動應對,必須把黨的領導、黨的建設貫穿高校辦學治校的全過程,跑穩(wěn)黨的建設的“最先一公里”。我們要著力彰顯黨對高校的政治領導力,就必須堅定正確辦學方向,推動“黨建工作”與“中心工作”相融合、“思想政治”與“立德樹人”相銜接、“黨委領導”和“校長負責”相協調,確保高校始終成為堅持黨的領導的堅強陣地。
必須理清認識,消除“中梗阻”現象。當前,高校實行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院系實行黨政共同負責制。有的院系由于承擔了大量的人才培養(yǎng)、科學研究等任務,對于黨建的重要性認識不清,院系黨組織的戰(zhàn)斗堡壘作用沒有得到有效發(fā)揮,政治領導力出現了“中梗阻”,主要表現在,有的院系黨組織在參與重大問題決策、建設黨員隊伍和師資隊伍、強化監(jiān)督等方面不能有效發(fā)揮作用;有的院系黨組織活動沒有針對性、實效性,一味灌輸說教;有的院系黨組織甘愿充當“傳聲筒”,上級黨組織布置什么任務就完成什么任務,滿足以會議落實會議,沒有找到工作抓手與創(chuàng)新點。
必須強化認同,打通“最后一公里”。黨的首要屬性是政治屬性,黨員首要的身份是政治身份,黨的領導的首要內容是政治領導。高校的重大決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項目安排和大額度資金使用,都是政治問題,都可以被上升到政治高度,都要從政治領導力的角度來進行思考,否則“最后一公里”很難打通。主要表現為,在黨建工作中不研究政治的大局,不估計高等教育的實際發(fā)展;在增強政治凝聚、強化政治引領、優(yōu)化政治運行、提供政治保障等方面本領恐慌、方法不夠。
黨對高校“政治領導力”的提升路徑
全面從嚴治黨,牢牢站穩(wěn)政治立場。高校黨委要切實履行管黨治黨、辦學治校的主體責任,牢牢把握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認真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按照新時代黨的建設的總要求,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營造優(yōu)良的政治生態(tài),以高質量黨建引領學校事業(yè)的高質量發(fā)展。高校黨委要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始終在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原則、政治道路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高校黨委要尊崇黨章,嚴格執(zhí)行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若干準則,增強黨內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時代性、原則性、戰(zhàn)斗性。高校黨委要堅持和完善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健全黨委統一領導、黨政分工合作、部門協調運行的工作機制。
全面立德樹人,始終保持政治定力。高校黨委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確保高校始終為人民服務,始終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始終為鞏固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始終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高校黨委要堅持不懈抓好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堅持不懈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高校黨委要建立學校黨建與思想政治工作協同推進機制,推動思想政治工作與科學研究、人才培養(yǎng)、學科建設等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考評。
全面深化綜合改革,善于駕馭政治局面。高校黨委要全面貫徹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全面深化綜合改革,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提高質量為核心,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動力,以服務經濟社會發(fā)展為導向,堅持目標引領,強化頂層設計,突出問題導向,加強制度創(chuàng)新,突破體制機制障礙,聚焦改革重點難點,進一步增強綜合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充分凝聚全校思想共識和智慧力量。高校黨委要改革管理體制機制,優(yōu)化學校治理結構,建立有中國特色、符合我國實際的現代大學制度,增強學校辦學合力。高校黨委要改革條件保障機制,優(yōu)化資源配置方式,建立資源共享平臺,提高資源使用效率。
全面依法治校,有效防范政治風險。高校黨委要切實加強頂層設計,深化內部治理體系改革。要實施《大學章程》,完善“黨委領導、校長負責、教授治學、民主管理、依法治?!钡膬炔恐卫斫Y構。要落實《學術委員會章程》,健全以學術委員會為主干的學術治理架構。高校黨委要切實擴大院系辦學自主權,逐步推進管理重心下移。要深化“放管服”改革,合理劃分校院(系)兩級責權,結合試點學院改革,探索自主權下放的有效途徑,在強化院系規(guī)范管理和學校考核評估的基礎上,增強院系人、財、物的統籌能力,落實院系辦學主體責任。高校黨委要完善院系黨政共同負責制、黨政聯席會議、學術委員會、教代會等相關制度,建立規(guī)范有序的院系兩級治理結構。
總之,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堅強領導核心,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各個領域、各個方面都必須堅定自覺堅持黨的領導。在新時代,我們必須不忘初心,著力彰顯黨對高校的政治領導力,才能在更高水平上實現廣大師生在思想上的統一、政治上的團結、行動上的一致,從而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提供根本政治保證。
(作者系南京財經大學黨委書記、教授、博士生導師)
《中國教育報》2019年10月17日第5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80whid.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