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新聞網訊 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大慶,新中國外語教育發(fā)展高端論壇暨《民族復興的強音——新中國外語教育70年》新書發(fā)布會9月6日在京舉行。教育部原副部長、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xié)會會長劉利民,北京外國語大學黨委書記王定華,教育部高教司副司長徐青森,教育部職業(yè)技術教育中心研究所副所長曾天山,以及新書作者代表等專家學者出席了本次論壇。論壇由北京外國語大學主辦,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承辦。論壇由北京外國語大學副校長袁軍主持。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外語教育始終與國家和民族的命運緊密相連,勇立時代潮頭,響應國家號召,發(fā)出復興強音?;厥?0年,新中國外語教育一路砥礪前行,一代代外語人為中華民族的復興強盛培養(yǎng)了一批批優(yōu)秀外語人才;展望前程,新時代國家需要更多“一精多會、一專多能”的高素質復合型外語人才,外語教育人使命在肩,責任重大。舉辦本次論壇,旨在回眸外語教育發(fā)展歷程,講述外語教育勵志故事,梳理外語教育成長脈絡,總結外語教育成功經驗,謀劃外語教育未來發(fā)展。
北京外國語大學黨委書記王定華致辭
北京外國語大學黨委書記王定華表示,外語教育的發(fā)展與國家的命運緊密相連,外語教育水平的全面提升對于中國參與全球治理至關重要。新時代,如何識變、應變、求變,深化外語教育教學改革、構建外語教育新格局、開拓外語教育新方向,是時代賦予外語教育人的新機遇和新挑戰(zhàn)。北京外國語大學作為中國最杰出的外國語大學之一,應該勇?lián)姑?,與高教司密切配合,在外語教育教學推動國際人才培養(yǎng)方面發(fā)揮作用。
同樣地,高等外語界也應借鑒北外經驗,以培養(yǎng)國家需要的高素質外語人才為教學目標,圍繞這一目標深化教學改革,加大創(chuàng)新力度,提高教育質量,廣大外語教育人要立足新時代,擔負新使命,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揚帆起航,矢志不渝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書寫中國外語教育的奮進之筆。
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xié)會會長劉利民在講話中高度評價了《民族復興的強音——新中國外語教育70年》一書的出版,并對我國外語教育發(fā)展提出了期待與建議。第一,外語教育要堅持黨的領導,把握正確方向,服務國家戰(zhàn)略。在黨的領導下,我國外語教育事業(yè)取得了許多重要成就,在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等各領域都取得了突破進展。而隨著中國日益深入參與全球治理,國家迫切需要具有國際視野和家國情懷、能夠熟練運用外語參與國際事務的國際化人才。全球治理體系改革需要語言助力,“一帶一路”建設需要語言鋪路,作為外語教育工作者,要始終牢記這份責任與使命,并落實到教育教學改革的實際行動中。第二,外語教育要堅持開拓創(chuàng)新,關注真問題,采取真行動,在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上變革,在教學模式和評價體系上創(chuàng)新。第三,外語教育要堅持教師為本,提升教師能力,重視團隊建設。外語教育能否服務國家戰(zhàn)略,落實立德樹人,培養(yǎng)優(yōu)秀人才,最終取決于廣大外語教師的眼界、格局、能力與素質。最后,劉利民還對北京外國語大學和外研社的發(fā)展提出了要求和建議。
教育部高教司副司長徐青森對本次論壇的舉辦和《民族復興的強音》一書的出版表示祝賀。他在講話中表示,外語教育的發(fā)展與國家命運緊密相連,外語教育的水平的提升對于中國參與全球治理至關重要。為此,外語院校要樹立寬廣的視野,主動服務國家戰(zhàn)略,想國家所想、急國家所急、備國家所需,在國家發(fā)展的大格局中認真謀劃和推動高等外語教育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為促進中外交流合作、中華文化走出去,“一帶一路”倡議以及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建設輸送數(shù)量充足、質量優(yōu)良的高層次、復合型外語人才。
發(fā)布會現(xiàn)場
本次論壇還舉辦了《民族復興的強音——新中國外語教育70年》新書發(fā)布儀式。外研社副社長劉捷對該書的編輯出版情況作了介紹。
《民族復興的強音——新中國外語教育70年》全書分為前行之路、大學之道、大師之智、風云之聲、名士之音、奮進之筆六個部分,從多個角度和群體,立體呈現(xiàn)了新中國70年外語教育發(fā)展的成果和脈絡,系統(tǒng)論述了外語教育的重要理論問題和實踐問題,全面反映了新中國外語教育的新情況、新變化、新成果、新材料、新數(shù)據(jù)、新觀點。內容豐富,資料翔實,案例鮮活,觀點新穎,語言流暢,具有很強的故事性、可讀性、理論性、系統(tǒng)性和引導性。
新書揭幕
該書站在歷史新高度,以全新、多維、獨特的視角,運用各種珍貴史料,勾勒新中國成立70年來外語教育的宏闊全景,力求做到大事不遺漏、重點不湮沒,旨在帶領讀者了解新中國外語教育的歷史,放眼廣闊的世界,走向深遠的未來。
與會專家合影
據(jù)了解,《民族復興的強音——新中國外語教育70年》作者均是深耕外語教育領域多年的專家學者、院校領導、外交家與文化出版人士,其中伊莎白·柯魯克、陳琳、梁敏、梅兆榮、胡文仲、黃建華、劉道義、張幼云、薛建成、尹卓、文秋芳、馮存禮、龔亞夫、李朋義、史鐵強、王守仁、修剛、隋然等出席了論壇。大家認為,該書出版是全國外語教育界的共同期待,體現(xiàn)了中國精神,傳遞了時代心聲。在專題研討環(huán)節(jié),與會嘉賓圍繞新中國外語教育的歷史與現(xiàn)狀、成就與問題、反思與期許、責任與擔當各抒己見,為中國外語教育改革與發(fā)展貢獻智慧。在專題研討會的最后,外研社黨總支書記王芳代表主辦單位北京外國語大學和外研社向與會嘉賓致以誠摯謝意。(王琳)
《民族復興的強音——新中國外語教育70年》,王定華、曾天山主編,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9年9月出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80whid.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