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貴州教育系統立足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zhàn)略全局,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緊緊圍繞“為誰培養(yǎng)人、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這一教育根本問題,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從課程教材融入、拓展主題實踐教育、校園文化氛圍熏陶等方面,全面推動學校加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
夯實課堂課程之基,加強教育教學主陣地建設
學校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主陣地,課堂是教育教學的主渠道。貴州省積極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辦學治校、教書育人全過程,引導各族師生不斷增強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牢固樹立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
強化指導支持。省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印發(fā)《貴州省加強學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實施方案》,明確要求目標及具體實施路徑,統籌推進學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等選題納入《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選題指南》,備案相關研究課題100余項。自2023年起,聯合省民宗委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示范校評選,至今已評選49所。
做好課程融入。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內容納入各級各類學校教學計劃,相關教育內容納入道德與法治課程、地方課程、校本課程等,融入歷史、語文等相關課程,融入主題班會、主題團課黨課等主題實踐活動。積極探索實踐,加強相關課程建設,如黔南民族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打造了“黔南民族民間舞”“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等省級精品課程,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內容充分融入大中小學思政課和課程思政建設。
用好規(guī)定教材。將《中華民族大團結》《中華民族大家庭》《中華民族共同體概論》專題教育教材統一部署、分別落實到全省小學五年級、初中七年級、本科高校一年級學段使用,并開設相關專題教育課,鼓勵學校用好規(guī)定教材,創(chuàng)新教育教學方式。如都勻第八完全小學創(chuàng)新“課程+活動+合作”的教育模式,課上用好《中華民族大團結》教材,課下組建紅領巾山歌社團、龍獅等特色社團,開展看紅色書籍、講紅色故事、尋紅色足跡、探訪家鄉(xiāng)非遺技藝等活動,實現課內知識課外延伸,該校被教育部評為全國中小學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傳承學校。
建強教師隊伍。貴州省在落實“國培計劃”項目中,設置“中華民族共同體”專題培訓;舉辦貴州省中小學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培訓班、師資培訓班等;組織選派教師、管理人員參加教育部等部門的相關培訓;會同有關部門和各類學校開展“貴州省大中小學一體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集體備課會”活動,圍繞“弄明白為什么學”“怎么把課講好講活”“怎么更好提升教學質量”三個方面,通過線上學習+線下研討方式,探索案例教學+實踐體驗+跨學科融合教學模式,線上聽課人數超過4萬名,建強教師隊伍,多方式多渠道提升教師教育教學水平。
立足民族地區(qū)實際,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
貴州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語言文字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堅持“聚焦重點、全面普及、鞏固提高”的工作方針,立足民族地區(qū)實際,創(chuàng)新工作方法,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全面推動新時代語言文字工作高質量發(fā)展。
錨定核心任務目標,凝聚合力組織實施。省教育高質量發(fā)展委員會印發(fā)《貴州省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提升行動方案》,聚焦黨政機關、新聞媒體、公共服務行業(yè)和學校四大領域實施“普通話應用提升行動”,聚焦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婦女兒童、大中小學生三大人群實施“普通話普及攻堅行動”和“童語同音計劃”,聚焦鄉(xiāng)村振興實施“語言文字賦能行動”,大力推進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全面普及。
緊盯推動鄉(xiāng)村振興,深化語言文化宣傳教育。開展“同語同心·鄉(xiāng)村振興”貴州省“9+N”推普鄉(xiāng)村行主題系列活動,結合全省9個市(州)的地方特色和民族文化,在鄉(xiāng)村振興示范村落、民族文化特色景區(qū)、易地扶貧搬遷社區(qū)、農村偏遠山區(qū)學校等地方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支持高校對口幫扶40個鄉(xiāng)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累計派出專家、教師及志愿者共計2500余人次,培訓被幫扶縣的教師、基層干部及青壯年勞動力3萬余人次,舉辦語言文化宣傳教育活動300余場次。
強化賽事科研驅動,豐富推普工作載體。連續(xù)舉辦27屆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周貴州省主題活動,連續(xù)6年舉辦“中華經典誦寫講”大賽,2025年首次聯合省委宣傳部開展貴州詩詞大會。2024年貴州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中語言文字專題獲45個立項。2025年,在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中增加語言文字推廣普及專項課題。全省已創(chuàng)建語言文字推廣基地15個,其中國家級基地5個。2025年,國家語委批準國家語言文字推廣基地(貴州師范大學)建設“中國—東盟語言文化研究中心”。
發(fā)揮紅色資源優(yōu)勢,推動大中小學賡續(xù)紅色血脈
習近平總書記2025年3月在貴州考察時強調,“貴州歷史底蘊深厚,紅色文化豐富,民族文化多姿多彩,要利用這一優(yōu)勢,增強文化自信、化風育人,助推經濟社會發(fā)展”。貴州有著豐富而獨特的紅色文化、革命文化資源,紅軍長征經過貴州9個市(州)的60多個縣(市、區(qū)),革命遺址2078處,其中長征文物751處。2019年,中央將貴州確定為長征國家文化公園重點建設區(qū)。貴州教育系統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中,將紅色文化厚植實踐教育全過程。
抓特色,統籌推進發(fā)展。開展“一省一策思政課”集體行動,圍繞“紅色文化融入思政教學”主題,在全省推動高校紅色文化融入思政教學。大力實施“大思政課”建設工程和新時代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建設工程,用好紅色資源推進大中小學思想政治一體化建設。深入實施“書香校園”“書香機關”建設,加強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教育,推動全省教育系統師生閱讀深入開展。
抓重點,探索融合模式。把愛國主義教育、革命文化教育等內容納入義務教育階段道德與法治課程,融入大中小學思政課程,融入文學、歷史、音樂、美術等課程,鼓勵學校開發(fā)相關通識類課程,把紅色教育融入開學典禮、升旗儀式、主題班會等常態(tài)化德育工作中;利用通道、墻面、走廊等,把紅色文化作為提升校園環(huán)境教育張力的重要內容,推動紅色文化進校園、紅色基因入靈魂。
抓創(chuàng)新,推廣宣傳示范。形成了以“五個一”為教學主要內容的紅色文化開放課堂(考察一批當地紅色紀念地、聆聽一場名師紅色講座、觀看一次紅色演出、開展一些紅色紀念活動、收集一些紅色資料)。打造了紅色育人“十個一”特色思政實踐活動(牢記一種紅色精神、上好一門紅色課程、聆聽一次紅色講座、觀看一部紅色影視、誦記一首紅色詩詞、講述一個紅色故事、傳唱一首紅色歌曲、精讀一本紅色書籍、重走一次長征之路、撰寫一篇紅色文章)。建設了以紅色文化與革命精神教育為主體的微課和案例庫。獲批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與文化資源研究中心。
廣泛深入宣傳教育,持續(xù)營造凝心聚力濃厚氛圍
習近平總書記2023年10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講好中華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貴州省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以短視頻、融媒體產品等傳播形式,以實踐、研學、宣講等方式,寓教于樂、融學于趣、化教于心,多方式多渠道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2021年,創(chuàng)辦“貴州教育大講堂”平臺,通過創(chuàng)新運用新媒體平臺進行政策理論宣講和思想政治教育,借助新媒體影響力擴大教育理念受眾范圍,引導家庭、學校和社會利用新媒體手段凝聚教育合力。結合紀念中央紅軍長征出發(fā)90周年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等重要歷史節(jié)點,協同江西省、陜西省教育廳聯合策劃播出2024年秋季學期“開學第一課”特別節(jié)目——《長征精神之美》,節(jié)目視頻全網點擊、點贊和播放總量超2億次,全國78家主流媒體賬號合計轉發(fā)有關消息177次。制作播出的《語言文字之美》專題節(jié)目,全媒體平臺播放量超1.7億次。
依托全省49家理想信念教育基地,黎平會議會址、遵義會議紀念館、婁山關紅軍戰(zhàn)斗遺址等紅色實踐教學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紅飄帶”長征文化數字藝術館等校外資源,開展“貴青杯”“多彩校園·閃亮青春”“實踐筑夢 強國有我”“石榴籽一家親”等主題教育實踐活動;組織全省輔導員代表、最美大學生代表開展“向陽黔行”思政研學活動,打造“行走的思政課”;聯合省委宣傳部、省文旅廳舉辦薪火黔行——“輝映紅飄帶·傳承長征魂”紅色文創(chuàng)設計大賽等,創(chuàng)作紅色題材詩詞、美術、音樂、舞蹈作品,創(chuàng)編的《筑夢中國》《紅軍不怕遠征難》等紅色文化主題節(jié)目,連續(xù)多年參加央視“五月的鮮花”全國大中學生文藝會演。
在中小學組織培養(yǎng)“小小紅色宣講員”,高校組建宣講團,培養(yǎng)“新生代”爭做“代言人”、推動“小隊伍”展現“大風采”、接續(xù)鑄牢“紅領巾”傳承“家國情”,1500余名小小紅色宣講員走進各高校、中小學、博物館進行紅色宣講。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講工作,2024年,9個市(州)教育局及25所高校組織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講活動195場,覆蓋2.3萬余人。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先導性、基礎性、戰(zhàn)略性工程,貴州教育系統將繼續(xù)準確把握鑄牢各族師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時代新人、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傳承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和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的內在要求,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系統貫通融合,堅持有形有感有效,循序漸進實現知、情、意、行的統一,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入腦入心,讓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根植各族師生心靈深處。
(作者單位:貴州省教育廳民族教育處)
責任編輯:吳紹芬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80whid.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