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久精品视频在线观看,亚洲开心六月在线,2009中文乱码视频,在线120秒观看视频日本大片

<legend id="f8jhm"><ol id="f8jhm"></ol></legend>
<legend id="f8jhm"><u id="f8jhm"></u></legend>

  • <acronym id="f8jhm"></acronym>
      <sub id="f8jhm"><ol id="f8jhm"><abbr id="f8jhm"></abbr></ol></sub>
    1. 首頁>檢索頁>當前

      中職課堂教學診改如何克服“難”和“累”

      發(fā)布時間:2019-06-25 作者:李玉明 來源:中國教育報

      從課堂入手是推動中職教學診斷與改進工作的有效方式之一,但開展課堂教學診改是一個過程,而且這個過程是環(huán)環(huán)相扣、有一定難度的行動研究。因此,“難”與“累”可以說是課堂教學診改的普遍特征,“難”主要體現在觀念與設計層面,“累”主要體現在專業(yè)與技術層面。結合日常實踐筆者以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推進中職課堂教學診改。

      馬上行動。推進課堂教學診改,沒有靈丹妙藥,立馬行動、趕快“做”,是最好的解決辦法。一個完整的課堂教學診改過程包括準備階段、實施階段、總結階段,三個階段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遞進、各有作用。隨著總結階段的完成,又意味著新一輪診改的開始,如此往復、堅持下去,就會達到理想的課堂教學診改目標,建立良性的人才培養(yǎng)質量保證體系。

      深入進去。深入開展課堂教學診改需要診改技術支持。一是觀察問題要聚焦。診改工具要聚焦課堂教學診改中的關鍵問題,不一定面面俱到,因為隨著教研活動進一步深入,問題會不斷得到解決,這也是課堂教學診改的魅力所在。二是觀察點要有針對性。觀察點要與研究的問題直接聯(lián)系,反映問題的主要矛盾,要充分考慮觀察對象,不能一刀切。三是觀察點的內涵要界定清楚。選擇完觀察點,接下來要對觀察點進行界定,這項工作有一定的難度,需要有一定的教育教學理論作為支撐。四是診改要設立底線。涉及體現課堂教學是否規(guī)范與科學的常規(guī)性觀察,要同等對待、從嚴要求,如體現學科素養(yǎng)的觀察,包括學科或專業(yè)術語是否準確規(guī)范、是否掌握了學科課程標準或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方案、是否全面了解學科核心素養(yǎng)或專業(yè)發(fā)展動態(tài)等,關涉教師是否勝任教學工作,要一視同仁。

      跳出來看。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是課堂教學診改的直接動因,因此設計課堂教學診改要考慮一所學校對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總體要求,把促進教師的專業(yè)成長同日常的課堂教學觀察緊密結合起來。所以,從“教師”診斷視角看,課堂教學觀察能為落實學校教師專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提供第一手的資料,因為促進教師發(fā)展的措施與對策的有效性,最終都要在課堂上體現出來,聚焦課堂開展課堂教學診斷,能夠起到“以點看面”的效果。

      重視證據。設計課堂觀察工具要以收集有效數據為原則,讓數據“說話”,提高數據分析的準確性和針對性是課堂教學診改的重點和難點。所謂重點是指沒有數據支撐沒有說服力的,也無法為教師改進提供依據;所謂難點是指課堂教學是復雜的,一節(jié)課呈現的信息量是巨大的,到底選擇記錄哪些數據是難點。由于課堂教學情境是現場生成的,雖然有預設的成分,但是也有意外的成分,因此觀察工具要既能記錄到課前“預設”情景,也能記錄到課堂現場生成的“意外”情境,既要預定也要適當“留白”。

      不迷信數據。過度依賴數據會迷失診改意義,比如有的學校用學生的“抬頭率”作為課堂教學效果好壞的指標,“抬頭率”高,說明教師教學效果好,學生都在認真聽;反之說明教學效果不好,理由是學生都“睡著了”,教師講得肯定不好。用“抬頭率”作為衡量一節(jié)課好與不好的指標,有合理的一面,也有不合理的一面。從教學管理角度看,有合理的一面,因為這個指標非常好采集,只要教室有攝像設備就可以辦到,省時省力。從促進教師發(fā)展角度看,也有不合理的一面,因為課堂教學是復雜的,包括教師教的因素也有學生學的因素,還有可能涉及學校辦學條件因素,單憑“抬頭率”來評價教師教學的好壞缺乏說服力。

      行動研究。在課堂教學診改的準備階段,基于學校辦學愿景,建立課堂教學的目標鏈和標準鏈;在實施階段,聚焦課堂教學實踐,診改已有教科研成果;在總結階段,總結歸納診改結果,鞏固發(fā)展教研成果。整個診改過程的實質是組織教師開展校本行動研究,可供選擇的課堂教學診改的問題也是多樣和有限的統(tǒng)一體。所謂“多樣”,是因為影響中職課堂教學效果的問題是多方面的,這種“多樣性”導致課堂教學診改選題空間存在廣泛性;所謂“有限”,是因為可以診改的“問題”是有限的,因為影響中職課堂教學質量的問題大多在“遠離課堂的地方生長著”。開展行動研究的形式與方法也是多樣態(tài)的,只要能體現學校的自主性,能聚焦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任何一種行動研究的方式和方法都可以探索和實踐。

      (作者系吉林省延邊州教育學院職教部主任)

      《中國教育報》2019年06月25日第11版 

      0 0 0 0
      分享到:0

      相關閱讀

      最新發(fā)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80whid.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